清晨5点37分,常春酒店后厨的排气扇发出轰鸣。酒店经理丛蕾从酒店大堂到后厨一一查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这是今天客户接待外地客人特意选定的海鲜,必须保证新鲜。”她转身告诉餐饮经理。
24小时不“打烊”的守护者
当城市还在沉睡,丛蕾的日程表早已安排得满满当当。
6:00环境卫生菜品原料质量巡检。
7:30机关食堂早餐供应。
9:00社区助老餐配送路线优化。
10:00酒店婚宴菜单安全审核。
22:00冷链设备夜间巡检。
“别人看见的是酒店门前的旋转门,我看见的是24小时转动的食品传送链。”丛蕾说,五一期间,市民聚会多,酒店客流量大,每天工作人员很忙碌,但对菜品质量的管控却不能放松,单位食堂值班人员的菜品要及时按点供应,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她一遍遍地叮嘱大家。
“丛总有个习惯,总爱用手指抹一下餐盘边沿。”面点刘师傅告诉记者,上周她发现儿童餐的餐具边缘有毛边,当即要求更换。“她说这是孩子入口的第一印象,不能有瑕疵。”
凡人微光:藏在细节里的工匠精神
褪下工装,丛蕾的书架上并列着《食品安全法释义》与《餐饮美学设计》。这个从18岁在酒店上班,26岁自己经营饭店至今,在餐饮行业耕耘了30多年的70后,将严谨刻进了职业基因:从供应商资质到食客反馈形成闭环 ,为注重营养餐的定制客户建立标准餐单,建立冷链身份证:每份海鲜都可追溯捕捞批次与运输温控,每一项工作都事无巨细。
在员工眼中,她又是另一个模样。“丛总只要有时间就会在社区食堂,陪老人聊天听老人们讲故事。”厨师长小王记得,去年重阳节她特意恢复忆苦思甜饭,用野菜团子唤起老人记忆。“她说,餐饮不仅是果腹,更是情感纽带。”
“丛总说厨房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对食物的敬畏。”老员工于大姐说,她的敬业精神影响着每一名员工。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常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业务涉及机关、院校、医院、社区食堂和酒店,员工200余人。在传统餐饮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丛蕾用近乎偏执的坚守,诠释着劳动之美的永恒价值。正如她常说的那句话“灶台就是我的舞台,食客的口碑才是永不谢幕的掌声。”
YMG全媒体记者 金海善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