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技术合同成交额近乎实现每两年翻一番、全省9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全部落地昆明……近年来,紧握创新这把“金钥匙”,昆明科技创新工作实现节节高。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科技局制定了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组织实施“七大攻坚”“七大工程”“八聚焦八提升”等专项计划,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在政策上,昆明在全省率先开展《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条例(修订)》立法修订工作,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设立“创新主体”“科技合作”“监督管理”等专章,着力构建“全市域、全链条、全社会”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聚焦科技人才评价,2021年,《昆明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创新人才评价方式,推动确立用人单位评价主体地位,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聚焦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创新策源地,全市坚持内外统筹、双向开放,初步形成“协同创新、梯度转移、内外循环、辐射带动”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2024年6月,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昆明市人民政府、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三方签订《推进协同开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实现资源共享、融合发展。2024年8月,昆明市组织开展G60科创走廊面向金砖国家成果对接活动。11月,“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作基地”正式揭牌。“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入选“全国十强融通组织榜单”,为我国引进各类国际先进科技成果超500项、成功向外输出各类科技成果超300项。
充分挖掘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作用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1年的1427家增长到2024年的2442家,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1年的49.84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76.73亿元,近乎实现每两年翻一番;全省9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全部落地昆明,6家云南实验室全部布局在昆明;云南省重点实验室达140个,占全省总量的83.8%;云南省技术创新中心达27个,占全省的81.5%。
近年来,全市充分挖掘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塔尖”“重器”引领作用,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P3实验室)高效运转,“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
此外,一批未来产业不断崛起。云南省首个智算产业集聚区——昆明万溪冲智算产业园落地,形成数字基建集群;云南白药集团、昆药集团等入围全国中药百强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民族药独家品种近200个,实现3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22个品种年销售额超亿元。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正力争建设西部一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创新策源地,将在原创成果等方面持续突破,建设一流的现代产业集群与科技领军企业,助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怡
责编:符亚丽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