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铜川5人荣登2025年第一季度“陕西好人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1:02:00    

4月9日,2025年第一季度“陕西好人榜”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暨“新发展 陕西范”公益广告大赛颁奖及新赛启动仪式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文体馆举行,我市贾学中、袁培文、王战明、李小平、吴欢喜5人光荣上榜。我市中国好人赵树良受邀为本期“陕西好人”颁奖。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通过好人带动和榜样示范,树立道德标杆,传递道德力量,全面提升了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名片更加闪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8人(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45人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34人(群体)荣登“陕西好人榜”。

“助人为乐”贾学中。贾学中是王益区王益街道王益村卫生室医师。曾荣获“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王益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在王益村卫生室工作的33年里,他凭借崇高医德、精湛医术,为病人祛除疾病、排忧解难,他为周边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诊疗服务,年平均出诊量100余次,从未收取过出诊费,常年免费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累计为村贫困户减免医疗费近2万元。疫情防控期间,贾学中先后给王益村、军台岭村、新城社区捐献1万余元防疫物资,并多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为给村民家通天然气,他带领村民代表多次与相关部门对接联系,全程参与绘制草图、项目对接、设计规划、收缴费用等基础工作,在他的努力下50余户村民家通上了天然气。贾学中用精湛的医术践行了崇高医德,他的事迹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

“见义勇为”袁培文。袁培文是铜川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公交车驾驶员。2024年10月13日下午5时47分,一名年仅7岁的女童在新区玉皇阁水库鱼塘边玩耍时,不慎失足落入3米的水池之中。孩子的母亲发现这一危急情况后,纵身跳入水中营救孩子,不会游泳的母女二人在水中相互拉扯挣扎,距离岸边越来越远。恰逢休班的袁培文刚来到鱼塘边就听到有人求救,看到有人落水,他毫不犹豫地跳入了冰冷的水中,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成功将母女二人救至岸边。把人成功救上岸后,袁培文便默默离开了,未将此事告诉任何人,直到被救女子来到公司寻找恩人,大家才得知这一感人善举。袁培文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英勇救人的事迹,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品质,传递了正能量,树立了好榜样和好形象。

“诚实守信”王战明。王战明是印台区王石凹街道西山社区居民。曾荣获铜川市优秀民营企业家、铜川市第四届道德模范、铜川市印台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王战明作为一名餐饮公司的董事长和区级劳动模范,他严于律己、苦心励志、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确立了王府餐饮股份有限公司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企业解决了百余人的就业问题。经营餐饮10年以来,王府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积极照章纳税,被评为良好纳税企业,开业至今无一例劳动争议事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和赞誉。王战明热衷公益事业,连续6年为铜川市N+1爱心助学协会的贫困孩子免费提供饭菜供应累计300人次。他为铜川市城市关爱基金捐献1万元,为退役军人回乡就业捐助1万元,连续3年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开学物品,累计3万元。2020年累计为疫情防控捐助2万元,2021年7月他还赴河南郑州现场支援。10年来累计为公益慈善投入60万元。

“孝老爱亲”李小平。李小平是铜川市社会福利院护理员。曾荣获“铜川市民政局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铜川好人”等荣誉称号。29年来,李小平时刻心系孤残儿童、孤寡老人,用行动书写了人间大爱,践行了初心、使命与担当。在福利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其成员大多身体残疾或者经受了重大挫折,他们性格孤僻,生活习惯各异。李小平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孤儿视为自己的子女,将全部的身心和热情都投入到供养人员的日常生活护理之中,与他们朝夕相处,亲如一家,让这里的老人和孩子能够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家庭般的幸福。做一次不难,做一天也不难,难的是每天周而复始的付出与奉献,而李小平一年四季都没有丝毫懈怠过,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这些孤老残幼群体,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自强励志”吴欢喜。吴欢喜是印台区陈炉镇上街社区居民,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曾荣获陕西省农村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百名优秀志愿者”“陕西好网民”“铜川文化传播大使”“铜川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93年,吴欢喜从渭南富平来到铜川,与陈炉陶瓷厂工人李菊凤结婚,在陶瓷厂门口摆修鞋摊,也与这陶瓷古镇结下了不解之缘。10余年的耳濡目染,加之对陶瓷文化的热爱,使他对陈炉陶瓷文化有了很深的认识,也让他萌生了做讲解员的想法。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加之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他付出了超出寻常人几倍的努力。他白天遍访镇上名匠,深夜学习陶瓷理论、查阅古籍资料,闲时苦练普通话,打磨讲解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创作了具有鲜明特色、游客喜闻乐见的讲解词。其注册的抖音账号“陈炉古镇第一讲”收获了3.4万的粉丝,获赞37万余次,成为“网红导游”。同时,吴欢喜还积极投身文明实践,身体力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文明网、中国首都网、网易新闻、陕西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