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没想到在游戏中可以还原我心目中的那个温州城,这也是我对故乡最深刻的眷恋。”近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陈善晗“火”了,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一款风靡全球的高自由度沙盒游戏《我的世界》中还原了温州的夜景,他的作品悄然唤醒了无数人的乡愁记忆;接受采访的15秒短视频同样“火”遍了全网,令他成为了“网红学子”。
游戏中的温州夜景灯火璀璨,地标性建筑世贸大厦和置信大楼电子屏闪烁滚动,行道树在暖黄路灯下投下斑驳树影,整座城市在方块世界里脉动着熟悉的节奏。这份逼真让网友惊叹不已——该视频在B站上线后迅速斩获240万播放量、5.7万条评论,登顶热门榜单;抖音播放量逼近2000万,微信视频号点赞破万。一条高赞评论“第一眼还以为是真的”,道出了无数人的震撼与共鸣。
说起游戏中的夜景设计,用陈善晗的话来说,他是“筹谋”了整个大学本科阶段。在大一入校的时候,他便在微信朋友圈写下:“我在MC里造温州,第1天。”
“相较于几年前,我的技术突飞猛进。”陈善晗坦言,“那时我想做夜景亮灯效果,但多次失败;现在借助建模软件,一周就能完成过去数月的工作量。”大学课堂所学的C4D等三维建模知识,成为他突破游戏限制的“秘密武器”。通过将建模逻辑与游戏指令结合,他让暖色调路灯、玻璃幕墙的光影在方块世界中如现实般流动,建筑轮廓也因“斜向堆砌法”而变得圆润生动——这种技法需要将方块逐个排列再经软件调整,让温州当地标志性建筑的弧度得以精准还原。
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专业的执着追求,陈善晗创作的《像素温州》系列作品屡获认可——“斗城有意思2024温州市青少年短视频大赛”中斩获一等奖、“2025未来设计师NCDA大赛”中摘得浙江省三等奖。正如父亲陈金煌所说:“他高中学美术,大学学设计,把爱好做到这种程度,真的不容易。我们现在特别支持他。”他的母亲施建军则记得,儿子四五岁时就趴在电脑前摸索画房子,“小学三年级开始玩这个游戏,从卡通画风到现在做的跟实景一样,都是他自己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陈善晗的“造城计划”远不止于夜景。他正系统复刻温州多所学校的标志性场景:温州外国语学校的长廊路灯角度、温州十二中的砖墙纹理、城南小学的操场围栏,乃至温州中学的百年榕树,皆在方块世界中初具雏形。他更大的目标是跨越时间维度,还原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温州风貌。为精准呈现当年的“第一高楼”东瓯大厦与工行大厦,他常泡在图书馆翻阅《鹿城区志》,记录道路宽度、建筑层高;从市民投稿的老照片中,定位早已消失的斜向街道“工人文化宫”的位置。“找资料像在破案。”他笑着说。家中的旧相册、老人的口述记忆,都成了他复刻20世纪80年代街景的“线索”。
当视频中出现“多美丽”餐厅的复刻场景时,评论区瞬间被唤醒:“攥着零花钱买汉堡的童年回来了!”“都是家的味道,我想家了。”这些由方块堆砌的建筑,早已超越虚拟景观,成为一代人共同记忆的数字载体。正如陈善晗所说:“很多人看到上世纪的街景,私信我说找回了当年的记忆,这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对陈善晗而言,这场持续四年的造“城”的意义早已超越游戏本身。它是一场对故乡的深情回望,一次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探索,更是一代年轻人用数字语言讲述乡愁的新方式。“当建筑一点点变成记忆里的样子,”他说,“这种感觉,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