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马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6:39:00    

位于马来西亚彭亨州的马中关丹产业园。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摄

12年来,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新兴领域合作方兴未艾,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展望未来,中国将与马来西亚一道,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向新高度,为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注入正能量。

马来西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也是最早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更是共建“一带一路”早期收获最丰硕的国家之一。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马来西亚“昌明经济”框架等深度对接,中马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

务实合作持续提质升级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空前“回头浪”,极限施压和关税讹诈严重扰乱全球贸易秩序,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供断链风险,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在逆境中展现出强大活力,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剂,推动打造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比如,由中交马东铁项目公司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作为中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全长约665公里,计划2027年底竣工,将打通关丹港和巴生港,构建起连接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重要“陆上桥梁”,填补马来半岛东西岸没有铁路贯通的空白,提升货物运输效率。今年1月,马东铁项目正线A、B段轨道铺通,标志着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而马来西亚则是中国在东盟成员国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到2120亿美元,比两国建交时增长近千倍。中马贸易结构互补性强,中国自马进口计算机零部件、棕榈油和塑料制品等,对马出口服装和纺织品等。

“两国双园”合作不断深入。马中关丹产业园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树立了“两国双园”模式下双边经济合作的创新典范。马中关丹产业园依托两国自然禀赋、产业优势和市场资源,园区产业体系加速构筑,已成为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最成功的工业园区之一。随着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关丹港吞吐量预计将翻番,从2600万吨增至5200万吨,马中关丹产业园升级扩园与新项目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共建“一带一路”沿线货物流动和贸易发展。

新兴领域合作方兴未艾

随着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中马积极探索共建“一带一路”更深层次的产业链合作。在电子产品和机械制造领域,中马企业形成了产业链“垂直分工”的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两国产业链的效率,还带动了相关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中马两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随着两国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跨境供应链合作将持续拓展到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更多领域。

此外,随着中马“绿色丝绸之路”合作不断深入,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宽。中国企业在沙巴州建设的地面光伏项目已经上网发电,在吉打州南部的瓜拉基蒂光伏电站商业运行顺利。在制造业领域,中资企业也成为马来西亚光伏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力促进了当地光伏全产业链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马来西亚宝腾汽车与中国吉利控股集团的合资合作,提升了宝腾的生产效率并恢复了其在马来西亚的销售,吉利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建设汽车枢纽,预计将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电动汽车及零部件投资,提升马来西亚在全球汽车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地位。

围绕“数字丝绸之路”,中马在人工智能、丝路电商、智慧物流等领域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助力马来西亚建设成为区域数字经济领导者。目前,在中国企业的支持下,马来西亚“数智港口”“绿色智慧电厂”“数智供应链”等项目正在不断落实。

构建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中马共建“一带一路”走过12年光辉历程,如今又一次站在了新征程起点上。2025年,马来西亚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同时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中国将与马来西亚一道,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向新高度,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落地。2024年,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马来西亚发挥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作用,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落实落地,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全面深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力带动中马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再上新高度,全面拓展新兴领域互利合作,加强标准和规制领域互融互通,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为中马合作注入新动能,开辟新路径。

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马加快建成马东铁标志性工程,进一步提升东盟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同时,打造更多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小而美”民生项目,深化中马农业领域合作,在种植、贸易合作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开展农业技术、农业设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合作,将中马双赢的“榴莲经济学”推广到更多农业合作领域。

通过合作建设皇京港和升级关丹港,有效提升马来西亚航运货运量,进一步释放中国与马来西亚参与地区产业链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潜能,对冲贸易保护主义的不确定性,维护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于双方相互间出口规模较大的产品,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产业链垂直分工合作,用好两国产业园区,优化跨境供应链,加快推动中马、中国—东盟市场多元整合,为各自发挥优势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在稳定供应链、产业链的基础上构建东盟区域价值链,构建区域内多梯度、强互补的产业网络,实现产业链与全球生产体系对接融合,摆脱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风险,共同推进中马乃至中国—东盟产品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当前,全球局势变乱交织,逆全球化、保护主义行为冲击中国周边和国际经贸体系秩序。但逆流并非主流,中国与马来西亚携手合作,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将让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国同周边国家开辟友好合作新境界,为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注入正能量。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万 喆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