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央行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7:34:00    

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5月23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5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期。专家分析,这是央行连续第三个月加量续做MLF,3月份、4月份MLF净投放量分别为630亿元、5000亿元,释放出数量型工具持续发力、稳增长导向增强的信号。

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近3个月以来,央行连续通过超额续作MLF,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3月25日,央行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实现净投放630亿元;4月25日,央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实现净投放5000亿元。鉴于本月MLF到期量为1250亿元,故此次操作后MLF将实现净投放3750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4月份以来,外部环境波动加剧,国内实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其中,5月7日央行等部门推出包括降息降准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5月份降准后MLF继续大额加量续做,这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充裕状态的同时,会进一步增加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更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增加实体经济信贷融资的可获得性。“考虑到央行刚刚在本月实施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此时MLF加量续作呵护实体经济之意明显。”王青说。

“央行近期‘降准+MLF加量’的组合拳,既是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也体现了货币政策调控的灵活性和精准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记者表示,在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基调下,结构性工具与总量政策协同发力,有望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健的金融环境。

流动性工具箱丰富

根据央行近期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近年来,MLF的工具设计、定位、特点都经历了显著变化,既折射出近些年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生动实践。2025年3月起,MLF操作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取消统一的中标利率,标志着MLF利率退出政策利率功能。

随着当前MLF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与其他各期限工具一同构成央行流动性工具体系。赵锡军分析,当前MLF的定位更加清晰,即聚焦于为银行体系提供1年期中期流动性,与降准、结构性工具形成互补。

目前央行流动性工具箱丰富,期限分布更趋合理。“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将直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而MLF连续加量续作则精准补充中期流动性缺口。”赵锡军表示,与过去单一依赖总量工具不同,当前政策更强调工具协同。2024年MLF余额一度接近7.3万亿元,占央行总资产的15%左右,但近年来随着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丰富,央行对MLF的依赖逐步降低。当前工具箱已形成“长期降准、中期MLF、短期逆回购”的立体架构,调控更加灵活高效。

连续加量MLF与降准形成的资金池,正加速向实体经济传导。“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后,贷款利率下行趋势明确。”赵锡军表示,5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直接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房贷成本,而MLF多重价位中标模式促使商业银行差异化定价,“中小银行可结合自身资金成本灵活投标,这有助于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

更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场认为未来为维持宽松环境,央行MLF净投放有可能成为常规操作。“前期逆回购降息落地,商业银行负债成本明显调降,多重价位中标模式下MLF或配合降息。维持流动性充裕目标下,央行后续或维持偏松操作,MLF净投放可能成为常规操作。”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

下半年,货币政策如何在稳增长、防风险、促平衡中找准发力点?

赵锡军认为,今年以来我国政策组合拳表现出足够的力度和定力,当前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基本落地,后续需关注财政组合拳的发力衔接,重点涉及投资和消费两方面。

“当前外部环境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国内稳增长政策还不能松劲。”王青判断,综合当月降准及央行各类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操作,5月中长期流动性将处于大额净投放状态。这将为后期新投放信贷、新增社融提供重要支撑。

央行方面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引导MLF回归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基本定位,形成与其他工具各有侧重又共同维护流动性充裕的立体工具架构,更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孔德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