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流行网上购物,我们村离集镇远,每次取快递来回大半天,能不能在村里也设个点?”崇左市江州区那模村村民农燕群在驮卢镇人大代表接访日上,道出了村民共同的烦恼。
这句朴素的发问,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了江州区人大为民履职的层层涟漪。
当“领快递远、寄快递难”成为乡亲们眉头紧锁的日常痛点,江州区人大常委会以“群众点单、代表送单、政府接单、人大督单”的机制,开启了为乡村物流痛点“破冰”的征途。
从田间地头的急难愁盼,到广西首个“低空经济+智慧物流”项目的振翼腾飞,一场由代表力量引领的物流革命,正在这片土地上澎湃生长。
接访日里听民声:小快递引出“大动作”
当农燕群的声音通过代表接访渠道向上传递,江州区人大与驮卢镇人大迅速响应,组织代表深入村屯,倾听更多关于“快递难”的无奈叹息。
调研发现,对许多偏远村屯的居民来说,取一个包裹意味着数小时的奔波,寄出一份心意同样困难重重——这是被遗忘在物流末梢的普遍困局。
代表们带着沉甸甸的民意,主动叩开了低空经济的大门。他们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企业及技术专家,最终促成广西北投低空经济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邮政崇左分公司携手合作。
一个大胆的构想落地生根:以智能无人机编织高效运输网络,用科技之翼穿透地理阻隔,打通乡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代表领航双建功:“泥腿子”上阵破难题
蓝图绘就,落地生根却需闯关夺隘。江州区人大常委会迅速组建起“党员+人大代表+村干”专项攻坚队,63名人大代表化身项目网格中的关键节点。
场地清理迫在眉睫,代表们挽起裤腿,与村干部、党员并肩,在曲折山道间协调平地,烈日灼灼下抢接线路——仅用15天,所有村级快递接收点便完成标准化建设。
与此同时,同步推进的无人机起降场、运营指挥点等核心设施规划,为项目落地按下了令人惊叹的“加速键”。驮卢镇党委书记、人大代表周资富感慨道:“一个代表一份力量,关键时刻必须顶上去!”
然而,技术鸿沟横亘眼前。面对村级负责人“不会管、不会入库、不会飞”的焦虑,江州区人大联合专业团队,量身定制16场“理论培训+实操演练”。
江涨村的荣艳夏等6名人大代表,从零开始,硬是啃下了硬骨头,蜕变为低空经济项目点的中坚力量。
汗水浇灌出硕果:一个覆盖驮卢镇的“1个镇级指挥站+16个村级接收点+6条常态化航线”的低空物流网络迅速成型。
在16名村级负责人中,人大代表占比37.5%,一条“镇有指挥中心、村有接收站点”的“人大+”网格服务链坚实铸就,确保项目推进的每一步,都回响着人大代表的担当足音。
闭环监督聚合力:护航“天路”越飞越畅
项目推进并非坦途。“无人机起降点周边杂物未清”“审批手续卡壳”一个个问题如暗礁浮现。
江州区人大带领工作队,化身“护航员”与“清障队”,累计走访村屯60余次,全程对接企业,紧盯手续审批、问题处理。
他们收集并攻克场地使用、设备调试、系统操作等27个具体问题,更通过组织与北投集团、中航金城、邮政驮卢分公司等企业的联建活动,集智聚力,一举破解空域协调、技术适配、飞机续航等6项关键难题。在人大代表的持续推动下,合作的快递公司也从最初的2家扩展至6家,服务覆盖面与便捷度大幅提升。
2025年4月28日,历史性的一刻终于到来——“镇—村低空快递”项目成功首飞!广西首个“低空经济+智慧物流”项目在驮卢镇振翅启航,为农村物流开辟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路”。“从立项到首飞,我们坚持‘一月一督查’,确保每个环节扎实落地。”驮卢镇人大主席石英的话语,道出了项目背后严密的监督闭环。
灶瓦村项目负责人、人大代表甘子逢在工作中发现,“中邮E通”APP无法兼容新增的多家快递业务,导致入库效率低下。江州区人大闻讯而动,迅速沟通协调北投、邮政等企业,最终促成6家快递企业在技术上实现共融共促,扫清了操作障碍。
“曾经偏远村屯快递送达要花一整天时间,如今无人机用不到3小时就送到了!”甘子逢欣喜地对比。在灶瓦村这样的站点,高峰时日处理快递量已达40余件。
截至7月31日,驮卢镇无人机配送快递总量已达2120件,且正以每周20%的速率强劲增长——这条“天路”,正日益繁忙。
无人机划破长空,不仅送来了包裹,更送来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这条由人大代表倾力架设的“天路”,其意义早已超越物流本身。它是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代表用脚丈量民情、用心破解难题、用智引领发展的鲜活印证。(滕有兰 陆华勇 刘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