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油菜花海背后的千万种绽放!望城茶亭用艺术与共治烹出乡村振兴“春日盛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7:32:00    

朱 华

春和景明,百花竞放。在这个春天的“赏花经济”大PK中,茶亭用一场油菜花海文化艺术季(以下简称“花海季”)创下吸引逾68万人次的游客量、带动超4200万元综合营收的骄人战绩,强势领跑湖南“赏花经济”赛道,连续多周稳居湖南省地标打卡热度TOP榜单,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标杆样本。

比滚烫的数据更动人的,是那些让花海“活起来”的身影:各地艺术家在花田间精彩演绎,让美景与艺术融合;红袖章志愿者热心疏导客流,走出了日均两万步的记录;镇村干部精心谋划、科学调度,确保花海呈现最美一面;农家打扫庭院,热情开门迎客……他们用奉献、担当、创新与勤劳,打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当代乡村图景。

花开时节动星城。正如游客感叹:“茶亭的花海不仅好看、好玩,更有温度、有故事。”而这,正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表达。

青年创客

“让城市创意在乡野生根”

群像素描:创新活力

乡土文化不缺受众,只缺创新表达。近年来,茶亭镇涌入了一大批青年人才,让这片古老土地变得年轻而时尚。

“看过很多地方的油菜花,茶亭的特别有看点。”从外地赶来的游客刘女士赞道。春风轻抚,油菜花海泛起金色的涟漪。长沙交响乐团的弦乐声在田野间流淌,节奏明快的非洲鼓表演引人共舞,糖画摊前孩子们踮脚张望,赏花的小火车穿梭如织,还有多元艺术装置在田野舒展,汉服少女执伞巡游古塔,咖啡香漫过油菜花田,惜字塔里AI影像传来村民充满感情的述说……万亩油菜花海里的“新花样”、新玩法让游客如痴如醉。

茶亭镇政府引入青年创客和第三方文旅机构策划执行茶亭花海季,来自成都的青年人才张路就是节会的“总导演”,这已经是他扎根茶亭发展的第五年。“我要做的就是以花海为画布,编织一场连接城乡的艺术盛宴。”

2025年花海季筹备期,张路如同精密运转的枢纽,联动城事拼图、予喜文化等多个城市品牌团队,将12位青年艺术家的先锋创作、20多个城市社群的奇思妙想、50+市集摊主的热闹烟火与茶亭在地自然、人文历史积淀熔铸一体:

花海旁的农家小院里,他与村干部探讨村集体经济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经济收益,将五彩庭院“私房菜”的旗帜一一分发到位;午后游客服务中心里,他左手敲定汉服巡游路线,右手勾画市集展位,瞥见群里传来开幕式场地搭建进场的照片便夺门而出;深夜活动指挥部会议室里,他带着“00后”团队完善茶亭花海季的LOGO、宣传主画面,在线上会议和团队沟通社群体验工作坊需求。

“当城市创意在乡野生根时,每朵花都是连接城乡的桥,每寸土地都能诉说动人的故事。”张路说。

门口风铃发出清脆的声音,院子里各种花草茂盛生长,可口的饭菜引人食指大动……坐落在望群村的某谭小院也成了游客打卡的景点,主理人谭葑姣是茶亭镇政府打造花海片区时引进的首批人才创客之一,将废弃晒谷场改造成星空露台,抖音直播榨菜籽油过程,被网友称为“茶亭李子柒”。

“茶亭镇政府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有了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谭葑姣参与花海季策划和执行,连续五年牵头策划短视频拍摄大赛,在抖音平台创建#五彩茶亭、#茶亭花海的话题,通过征集大赛让茶亭花海在长沙市热门打卡榜单多次跻身排行榜前三;她还喜欢拍摄茶亭春夏秋冬以及各种活动场景,通过运营茶亭宣传号“茶-言”,分享茶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美好,多个视频点击量超20万人次。

就在不久前,她设计布置茶亭青年人才驿站——“草木间”在茶亭游客服务中心开业,“这里是530余人的茶亭人才创客共同的家,希望通过这里,能更好地为茶亭发展服务,吸引更多人才来到茶亭。”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茶亭。李凌艳举家迁入茶亭创办“富硒院子”,以“集体经济+庭院经济+富硒科技”的形式,带领当地农户打造富硒健康农产品生态链,拓宽农户致富路。花海季中,她土法榨的菜籽油和富硒的大米、鸡蛋、甜酒、豆豉辣椒等产品,备受游客欢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老师徐文丽带着百余名大学生参加茶亭花海季,通过视觉艺术展、社团游园会、非遗手工体验等系列公益活动以青春赋能花海。

数据说话

邀请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博士团走进茶亭调研,举办“花点时间在茶亭”城乡Link人才春茶会,引育“花花姐”李凌艳、“碧盈泰米”宋运钟等百余名创新创业人才,林熹生物入选省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

志愿者

“来的都是我家客”

群像素描:热情奉献

作为一个不收费的景区,茶亭花海是如何应对每日数万人次的游客并承接住乡村欢乐跑、花田音乐会等大型活动的?这里形成了一套可应对大客流的社会动员机制,数百名由镇村干部、党员、群众组成的“红马甲”队伍挺身而出,他们或维持秩序或疏导或帮助游客解决困难,成为金色花海中另一道美丽风景。

“节会一直办下去,我就一直来当志愿者!”九峰山村村民年轻党员谭雄辉特地推掉手头上的活赶回家来穿“红马甲”,负责路口的交通疏导,这已经是他第5年报名当志愿者了,一段时间的志愿服务活动下来,他已经被晒黑了几个度。“每天早上7点就到岗,等下午7点游客大多散去才回家。”

大家都夸他特别能“捡”东西。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次是在小汉口的口子值守时,捡了张身份证,这东西掉了要补办很不方便,我赶紧联系了网格员,通过派出所找到了失主。”“隔一天,我又在游客服务中心捡了个电话手表,顺利联系上了对方家长,将东西物归原主。”

最夸张的是,细心的他甚至“捡”了个小孩。“当时看到1岁多的孩子独自在玩,问了附近的人,都说不认识,估计哪个粗心家长沉浸到美景中去了。”他赶紧抱起了孩子,一边安抚一边拍照片发到志愿者联系群内,发动大家一起寻找家长,半小时就帮助孩子找到了家人。

与此同时,村民谭学文家也是暖意融融,游客紧紧握住谭学文的手,表示明年还会再来。原来,该游客的SUV不慎陷入沟渠,附近的谭学文一家人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有的搬砖、有的推车,两个多小时的忙活后,成功将车辆拖出。事后,谭学文一家更是热情地招待游客在家用餐。

无独有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刘阿姨因为口渴走进了谭家园村村民谭孝成的家。通过交谈,谭孝成发现刘阿姨和同伴走失了,且记不起自家任何信息,谭孝成一边让老人在家喝茶休息,一边帮助老人寻找家人。最后在老人的手环上发现电话号码,与其家人取得了联系,“她的家人正着急,接到老人后,连夸我们茶亭好人多呢!”

“来的都是客,活动前我们就组织多次屋场会征集志愿者,并号召村民开门迎客。”九峰山村党总支书记谭铁刚不无自豪地表示。据悉,在花海主景区涉及的谭家园村、九峰山村、望群村八成以上村民都免费开放了自家庭院,方便游客停车如厕,让游客感受到了乡村的温暖与和谐。

数据说话

花海季期间,茶亭镇发动镇村两级干部全员上岗同时招募志愿者,组建了1支镇级以及13支村(社区)级的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共开展志愿服务逾3000人次。

党员干部

“要做就做精品、做示范”

群像素描:担当善为

油菜花本就是农村常见的经济作物,如何让茶亭的油菜花海脱颖而出,茶亭镇党委书记冯俊凯和一班子平均年龄35岁的青年干部接续奋斗数年,从全面优化油菜种植、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到率先发展庭院经济,敢拼敢闯、担当善为,让普通的油菜花田蝶变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节会开启前的清晨6时,冯俊凯站在观景台上核对活动流程,嘶哑的嗓音混着晨风:“音响组再测试一次,八点首班接驳车不能延误!”这位“90后”党委书记晒得黝黑,手机里存着近年花海季的对比图——从三两游客到摩肩接踵,从普通乡村到精致田园,他笑称这是“最美渐变卡”。

“要做就做精品、做示范!我们引入专业执行公司,收集多方建议,协调资源配置,加快布局建设等举措,让游客能全方面、沉浸式感受茶亭之美、茶亭之暖。”冯俊凯几乎把家“搬”进了单位,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妻子调侃他,家成了‘中转站’,回来像赶高铁,洗个澡、换身衣服,人又不见了。他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却仍坚持亲自为茶亭花海代言。面对镜头,他如数家珍地讲述这里的每一处风景,眼中闪着光:“来茶亭吧,这里的春天不会让你失望!”

“说没有压力是假的。我们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围绕重点干线、重点片区、重点产业铺排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持续大手笔投入。”作为同济大学毕业生,冯俊凯邀请同济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全力创建花海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如今,茶亭花海景区成为长沙市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也是长沙最大的美丽宜居村庄集群。

沾泥的鞋子、永远电量告急的手机和嘶哑的喉咙成了“85后”茶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志红的常态:“我们将原本互不相通的村级道路和茶杨线串联形成了环形路线。拓宽了道路,以前4米以内的路,现在5.5米宽,可以双向通行。还解决了路灯、标牌、打造了广场和节点,现在在花海走一圈,全线畅通得很!”

为了引导村民打造好自家庭院,实现与美丽宜居村庄同步提质,茶亭镇率先全市出台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指导图集》,从围墙、菜园子到花坛等都进行了设计,从最初的1.0版本至今已经发展到了3.0版本,而这些设计都出自爱往村里跑的周志红。

“花海主景区采用了‘大棚育秧+人工移栽’方式种植油菜花,所以能长得更好、花期更长、出油率也更高。”同为“90后”的茶亭镇副镇长王雅瑜原本白白净净,是典型的城里姑娘,分管农业的她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两年多,不光皮肤晒黑了,还成了农业里手,和农户打成一片,十分接地气。据悉,茶亭镇制定油菜奖补,全面推动油菜标准化种植,2022年进行智能化大棚育秧,用移栽办法保障油菜茁壮成长。

“茶亭花海一年比一年美,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我们越干越有劲!”冯俊凯如是说。

数据说话

5年来,茶亭撬动社会多元投入,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共建成58个美丽宜居村庄,其中25个位于花海片区。

创业者

“只要舍得干,家门口就能挣钱”

群像素描:勤劳致富

随着惜字塔片区的打造完成,惜字塔对面的谭家园村墈上屋组成了最佳观景点。村民谭碧如家就在这一线。

木制小桥穿过庭院中间的小水池,喷泉汩汩地流淌,边上木制凉亭里,游客正喝着芝麻豆子茶。谭碧如热情地招呼来客,一道道热气腾腾的本地菜被陆续端上桌……

“一天最多的时候接待了60多桌,毛收入三四万元,平常的周末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谭碧如笑得合不拢嘴。放在前几年,她根本没想到自己在家也能赚钱,比老公外出打工挣得还多。

“跟着党和政府走,没错的!”转机源自几年前,区、镇两级妇联开展的“美家美妇美庭院”行动,爱好种点花花草草的谭碧如脱颖而出。2021年茶亭启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同时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谭碧如手艺不错,也挂了个牌子开起了“小鱼儿土菜馆”,“眼看着门前的路建好了,围墙也改造了,游客也多了起来”。

2023年起,家门口的石渚河水系启动成片打造,镇上请来专家为片区设计,“他们说,我们这一线都可以开门做生意。让我把家里搞好点,今后生意更好!”为了给其他村民打样本,村上鼓励并帮助谭碧如家改造庭院。“那一年投入了5万元建了个小亭子,结果花海季就增收5万元。”

尝到甜头的谭碧如两口子去年再次投入十几万元搞建设,“今年的花海季估计增收了30多万元!”

隔壁邻居谭景雄是个老厨师,曾经在长沙市中心的连锁餐馆当厨师。“现在我家门口也变成了花海主景区,这么好的地理优势,我干脆回家创业了。”谭景雄笑呵呵的。

2023年茶亭镇梅花岭社区以村集体带头发展庭院经济,斥资数百万元将闲置农房变成了特色十足的金色渔村,并对外招募主理人,谭景雄就是那时候回来的,他说工资和分红的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少。去年老谭退出了金色渔村,“今年我在自家开饭店,没想到一个月就赚了十几万元。”

“今年新引进的品种不仅皮薄肉厚产量高,收获期正好可以覆盖花海季,花海季期间我们的辣椒卖了七八千斤,比去年多了近四万块钱呢。”在长沙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全流程指导下,九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棚辣椒基地负责人谭海波根据油菜花的生长周期种植新品种,喜获丰收。

“如今茶亭人气旺盛,只要勤快舍得干,村民在家里就能赚钱!”谭家园村党总支书记谭顶踌躇满志,“我们还要引导村民卖咖啡奶茶、做民宿,承接研学活动……”

数据说话

今年花海季,百余户村民开门迎客,两百余农企和村民参与集市摆摊,茶亭产的菜籽油、蜂蜜等土货供不应求,创造超4200万元的收入。

结束语

当最后一朵油菜花结籽,新的计划已启动:夏季的蓝莓采摘、秋日的稻浪音乐节、冬季的围炉煮茶……茶亭人深知:花海经济的真谛不在于一季绚烂,当奉献、担当、创新与勤劳同频共振,每一寸土地都能绽放奇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