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上海古籍书店,仿若走进古人的藏书楼。近百年的历史建筑、中庭挑空的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迎面所见两根立柱上是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的题字——“藏古今学术,聚天地菁华”。本报记者 金鑫 摄
本报讯(记者金鑫)4月19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上海古籍书店以全新面貌回归。书店携手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古籍发行工作委员会联合设立的全国古籍出版物(上海)发布中心也于当日揭牌。
上海古籍书店自195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守护、推广古籍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焕新,上海古籍书店以多元感官体验重构空间。上海图书公司副总经理程犁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改造最大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书店。
据介绍,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的上海古籍书店在空间内容上实现了三大革新。一是空间美学与内容革新。焕新后,书店总面积达近3000平方米,涵盖1600余种旧版线装书、5万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主题书籍,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的古籍书店。在一、二楼挑空的精品书架上,陈列有339册《永乐大典》仿真影印本和1800册《续修四库全书》。三楼的“博古斋”集中展示了1.4万余册新旧版线装书。四楼的敦煌空间汇聚了1000余种敦煌题材的专业书籍。
二是功能分区的优化革新。比如,书店二楼特设“学者书房”,重点陈列国内当下人文学科顶尖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的主要著作及其推荐图书,每季度将更新一次。书店设置“古籍小剧场”,未来将特别策划由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或历史故事改编的剧本,让经典“活”起来。
三是古今融合与跨界融合的设计革新。店内精心打造了三处展示文学、历史、中医类古籍的“古今对照”橱窗,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古籍装帧形式、文字、内容的历史变迁。
“上海古籍书店的焕新,不仅是空间的迭代,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海图书公司总经理石洪颖表示,书店将秉持“藏古今学术,聚天地菁华”的初心,坚持“专业书店,专业服务”理念,打造成为一家“专业且纯粹,安静并温暖”的书店,一个使“厚重的文化,轻轻地落地”的全民阅读新阵地。
当日,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古籍发行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悉数前来祝贺。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东晓表示,多年来大家建立起的深厚友谊,成为共同守护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未来也将在多方面深入合作,共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