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八五”普法以来,安庆市加速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培育18028名“法律明白人”,实现了每个行政村居都有六名以上“法律明白人”。
广大“法律明白人”在阡陌间用乡音土话讲好法言法语,用将心比心化解矛盾解纷,用真诚付出换来乡风文明。这支结构优、素质高、用得上的“法治小分队”在广袤村居大地深深扎根,已成为安庆市加强基层法治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播撒法治种子,把政策法规讲进群众头脑里
做好基层普法宣传,关键在人。“法律明白人”了解基层工作,把准群众需求,熟悉政策规章,带头学法用法,他们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工作、农村常见的治理问题,围绕农村生产生活、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遗产继承、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线下开创上门聊法、田间送法、乡村夜话、讲习课堂新模式,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开展普法宣传,线上则通过微信群、朋友圈转发典型案例、法律知识,努力做到让法律知识有效传播、深度抵达、入脑入心,让法治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岳西县主簿镇“法律明白人”汪品峰结合“田园夜话”、村级日常工作,大力组织开展“送法进家门”活动,以“接地气”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乡村振兴馆、农家书屋等场所,打造法治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宣传教育。
宿松县北浴乡“法律明白人”何小兵依托村里现有的文化风貌布局,深挖法治传统元素内涵,以突出法治主题、传播法治理念为主要内容进行功能性改造,在原有布局和景观基础上添加注入法治元素,打造处处可见的法治主题宣传栏、法治文化墙、法律警示牌等法治文化载体,让墙壁“说话”,让走廊“教学”,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之时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实现了法治宣传教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完美融合。
真诚调解纠纷,将和谐曲调奏到乡亲心坎中
“法律明白人”熟人、熟事、熟面,拥有亲情、友情、乡情“三情”资源和血缘、亲缘、地缘“三缘”优势。遵循“着眼村居、依据法律、立足诉求”的原则,每当村民间发生矛盾纠纷时,他们总是冲锋在前,扮好“和事佬”的角色,在双方当事人中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用法律法规和“六尺巷”谦和礼让的典故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怀宁县“法律明白人”夏国庆总结创新“五心”工作法,即热心(时时想着群众,为群众解忧)、公心(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诚心(真心实意、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信心(带着必胜信心去调解,克服困难)、耐心(听得进、忍得住、拖得起、不嫌烦)。他先后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50余起,其中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28起,调解成功率达100%,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
迎江区宜城路街道“法律明白人”毛钰宏牵头组建了“马大姐人民调解工作室”,重点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房屋拆迁等矛盾易发领域纠纷排查力度,按照“登门入户看一看,生活情况聊一聊,社情民意访一访,党的政策谈一谈,困难之处帮一帮”的要求,深入开展矛盾早发现、调解组织早介入等活动,该调解工作室曾被司法部表彰为“大排查 早调解 护稳定 迎国庆”专项活动突出集体。
创新治理范式,让乡风文明新貌浸润千万家
基层有效治理,离不开法治护航。作为中坚力量,“法律明白人”恰似一股清流,为乡村善治持续注入新动能。他们通过夜谈会、村居民小组会等渠道参与村民议事,鼓励引导群众畅所欲言,从家长里短到政策解读,从邻里相处到国家大事,从移风易俗到共同富裕,每一个声音都被仔细倾听,每一个诉求都被认真对待,犹如星星之火在群众身边形成燎原之势,不断让善治的光芒照亮村居的每一个角落。
桐城市文昌街道“法律明白人”乔丽娟着力创新为民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建成红色港湾睦邻点、长者食堂,指导辖区内无物业小区成立业委会引进“红色物业”,并通过“四微工程”推动服务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着力打造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人人参与的居民自治新格局,得到了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其所在的西苑社区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
潜山市黄铺村“法律明白人”王绍南带领村“两委”和全村党员群众,创新探索“党建引领、村社一体、村企共建、多方共赢”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建设文明乡风,彻底让黄铺“旧貌换新颜”,村集体经营收入由2005年负债149万元发展到2024年超1200万元,黄铺村党委荣膺全国、安徽省、安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
(通讯员 王雷 李珍珍 记者 汪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