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渭源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逐步形成“高站位推进、高标准打造、高水平开展,健全体系机制赋智、拓展延伸聚力赋能、强化法治供给赋效,坚持区域化拓展、专业化延伸、网格化接地”的“三高三赋三化”工作模式,重点围绕人民群众诉求和顶层设计需求,为地方立法建言献策。
坚持高站位推进 健全体系机制赋智
渭源县人大常委会及时跟进召开全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研究解决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提质增效工作;及时调整全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具体工作人员负责立法联系点工作;各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点和各乡镇人大主席团相应成立或优化调整领导小组,并确定专人负责工作。
同时,建立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联系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络点)和各工委室联系立法联络员的“两联系”机制,强化工作协调指导;及时向各联系点、联络点印发《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点)工作职责》《定西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点工作办法》等5项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
坚持高标准打造 拓展延伸聚力赋能
渭源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坚持“三化”(区域化拓展、专业化延伸、网格化聚力)推进,以定西市人大常委会设立的4个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依托,以立法联络点、信息采集点为延伸,以立法联络员和信息采集员为抓手,健全完善全县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壮大工作队伍,丰富联系点形式,将听取意见建议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拓展到群众。
渭源县始终坚持与代表工作紧密结合、与党群服务阵地、与人大代表“家、室、站”紧密联系,实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内容相联,形成了有机构、有人员、有阵地、有网络、有制度、有保障的“六有”工作新格局。截至目前,已高标准打造完成基层立法联络点15个、立法信息采集点193个,各立法联系点(联络点)全部规范运行。
2022年以来,各立法联系点积极参与5部国家法律(征求意见稿)和26部省市法规草案意见建议的征集工作,提出118条意见建议并反馈,其中26条被采纳,为地方立法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坚持高水平开展 强化法治供给赋效
渭源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注重发挥聚民智、汇民意功能,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更好地强化法治供给。加强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方面事项的调研论证,及时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调研,提出意见建议;聚焦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关切,积极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提出立法诉求和工作建议。
渭源县发挥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面向群众、深入群众、植根群众的基础优势,始终坚持网格化聚力,做到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与社会治理网格化、立法信息采集员与社会治理网格员有效融合,入户走访,及时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畅通基层群众反映和表达对法律法规草案意见的渠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马祥 )
来源:法治甘肃网